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
近段时间以来,川网传媒·四川手机报推出系列报道《缓堵保畅经验谈》,报道了重庆、杭州、上海等地缓堵保畅的良好举措。多位市民留言,建议成都一些拥堵点也可查找原因,因地制宜改善交通拥堵。川网传媒·四川手机报继续推出《缓堵保畅智慧经》,探讨哪些堵点可以通过优化交通措施缓堵。

今日探讨堵点:成新蒲快速通道与绕城成新蒲站(B出口)交汇处

市民反映:这条路只有半夜不堵

“每天走成新蒲快速通道过,这里都在堵车,随时打开地图看,都在拥堵,到底怎么回事?能不能改善一下?”家住成都温江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,她每天需要开车走成新蒲快速通道进城上班,但每当经过成新蒲快速通道绕城B出口段时,她需要耗费12-18分钟才能通过该路口,且平峰期仍在拥堵。刘女士认为:“这种随时都在拥堵的路段,一定是因为某些设置不合理,管理方应想办法调整一下。”

调查走访:平均通过时长约15分钟

对此,记者于不同时段走访调查了市民提到的拥堵路段。

10月30日星期一,早上8:30分许,记者驱车经过该路段,此时,进城方向拥堵长度一度达到800米至1公里。记者的车此时要直行,发现左侧向右变道及右侧向左变道的车辆特别多,最终,记者花费约15分钟通过该路口。

10月30日星期一,早上9:40分许,此时为平峰期,该路段仍为拥堵状态。记者观察发现,一辆车牌为川A7CXXX的白色小汽车在成新蒲快速通道上直行,快到路口时,前方直行车道变为了掉头和左转,于是它向右变道,但由于前方车辆也在频繁变道,它最终花费约9分钟通过该路口。

10月31日和11月3日,记者分别选取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早高峰时段再次来到该路段走访,发现早高峰均出现了800米至1公里的拥堵状况,车辆行至路口极为缓慢,可谓“寸步难行”。堵车队伍中,不少车辆寻求变道,右侧车辆试图向左汇入掉头车道,左侧车辆则试图向右汇入直行车道或右转道,场面十分混乱。

11月4日星期六,16:30分许,周末时间该路口拥堵现象更为严重,拥堵在一公里以上。记者发现,当十字路口提示直行车道绿灯通行时,从拥堵队伍中部开始,大量车辆开始“横切”变道,导致中后部直行车道的车辆被变道车辆“夹”在中间,无法前行。此外,周末绕城高速出口车流量增大,大量汽车驶离收费站出口后汇入主道,出现严重拥堵情况。

拥堵原因:频繁变道+由宽变窄

记者观察发现,该路段为成新蒲快速通道与绕城高速B出口车辆交汇处,左边的成新蒲快速通道为三车道,右边汇入的绕城高速出口为七车道。现场路牌显示,二者交汇后,成新蒲快速通道上靠左的两车道由直行变为了掉头和左转道;绕城高速出口七车道变为了四车道,其中最右车道只能右转。意味着,此时,仅剩下四车道可直行。

观察发现,从成新蒲快速通道驶入的车辆原本都是直行,且速度较快,突然前方直行道变为了掉头和左转道,于是纷纷向右变道,寻找直行车道;而从绕城高速下来的车辆为多车道变窄,其中还有部分车辆需跨多车道左转。最终,该路口出现了大量需要变道的车辆,而直行车辆被长时间堵着,只能缓慢通过路口。

声音:学习杭州,智能管理交通

对此,网友@小米饭 建议:看了四川手机报前几期的报道,杭州不是有路口将掉头和左转道设在最右吗?同时配合灯控,实现快速通行。成都也可以学习,试点将左转和掉头车道设在中间,这样一来,减少了两边车辆汇入变道的次数,提高通行效率,避免影响后车直行。

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余川江表示,如果一个地方无论高峰和平峰期都在拥堵,说明道路容量不能满足需求,应改善道路规划和拓宽建设;此外,还可以采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,以及采用智能管理交通的方式,比如根据流量调整灯控等,来达到提高通行效率的效果。

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表示:“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实现对交通流的实时监控和调度,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、调整路口布局等。此外,还要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,提高公共交通运力等。”

如何最大限度利用道路资源,提高通行效率?

如何最大化方便群众出行?

你还有哪些建议?

评论区留言聊聊

(四川手机报)

内容分享:
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Top